返回

重生07:从小学生开始加点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60章 看来推理圈真的很小众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喷书的,喷夸书的,追求肾虚公子的,磕肾虚公子与李颜这一对CP的……

    这些都是流量,给李颜的书带来了很大热度。

    虽然李颜对此并不是很开心,好在讨论剧情的评论也在逐渐增加,越来越多读者好奇徐徐展开的开天疆土画卷,好奇李颜笔下的南宫少年如何与诸方势力作斗争。

    这是好事,要是真的读者全都为了暴躁黄金盟肾虚公子来凑个热闹,李颜会很难过的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电脑右下角的验证消息不停闪动,验证消息赫然写着:

    “我是《推理之王》编辑,欢迎交流。”

    李颜一下没反应过来,这是谁加了谁?

    《推理之王》他倒是知道,虽然有一个槽点满满的名字,却是华夏当前最权威最牛逼最顶级的推理刊物,在推理刊物这一品类里,是一骑绝尘的存在。

    年销量达到了《花园文摘》的万分之一,恐怖如斯。

    无他,推理这圈子确实太小了——这还是把悬疑纳了进去,要是按推理圈的要求把“悬疑”作品给推出去,那更是小众到没边了。

    李颜确实给《推理之王》投了一篇短篇小说,在华夏的大背景下,讲的基本都是刑侦的案子。在全市各处发现隶属于同一位受害者的不同组织块,凶手如何在短时间内把尸块布置到全市各处,又如何完成铁一样的不在场证明是最大看点。

    虽然也算不错的作品,但是至于实体杂志编辑直接加好友吗?

    这位编辑qq昵称叫“江清月近人66”,李颜想了想,通过好友打了招呼:

    江清月编辑你好。

    编辑回复:叫我66。

    ……6。

    尔后编辑在几番查户口式的问询后,惊讶地接受了他只是个初中生的事实,并且狠狠地吹了一波彩虹屁,反复夸赞李颜设置的不在场证明非常有灵气。

    李颜很快理解了编辑的兴奋,推理小说阅读是有一条曲线的:

    在推理圈外的读者只在乎小说不在乎推理,筑基期的则只在乎推理不在乎小说,金丹期的看过了很多推理套路开始追求故事完整性,此时他们评判推理小说的维度就变多了,不只是追求一个手法,还要有人物动机、故事排布甚至文笔、主旨等这些东西。

    基本上开始啃黄金时代三位大师作品的,都可以列入这一级。

    元婴期的已经不满足于谜题解答与精彩故事了,他们看了太多,开始追求大脑轰地炸开的快感,到这一时期往往会开始大量啃樱花系推理,就图一个看完“卧槽?”

    到了化神境界,口味已经刁到不行,对普通人来说已经是神经病的东西,都很难冲击他们的大脑G点。

    于是开始变身猎奇斗士,一本书可以主题恶心文笔垃圾,人物动机也可以彻底乱来,只要谜题设计上让人震撼他们就会大呼过瘾。

    要不怎么说这圈子会小呢?

    这位66编辑,肯定是大量阅读过推理小说的人,高低也得是元婴期的大能。

    再看看《推理之王》里边的大部分小说,基本还约等于恐怖悬疑小说,谜题的设置跟解答,玩的都是信息差。

    给你搞条全文没提过的密道已经算有节操的了。

    当然,也不是没有谜题设置颇具水准的作者,只是这种作者本身往往也是推理化神期读者,看过了太多稀奇古怪的东西,绞尽脑汁想了个精彩的谜题,那剧情、文笔、人物就都不重要了,谁特么看这个?

    写出来的玩意儿,应该称之为“推理题”而不是小说。这种可能编辑看着很乐呵,却没法刊登在报刊上——不然销售量还得更加惨淡。

    所以李颜这种文字水平很高、剧情流畅、人物塑造鲜活的小说,还能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谜题,就显得非常珍贵了。

    李颜脑子里想着这些,66居然也在qq上跟他说着这些。

    说华夏科幻跟华夏推理都缺少一个领军人物,但至少目前的华夏科幻在文坛的地位要比推理高不少。

    李颜之前大肆阅读时也看过科幻刊物,对一个叫《三体》的长篇连载印象深刻。

    这位编辑吐槽了好一阵,突然话锋一转,开始大谈特谈推理的未来,什么08年华夏首次正式引进出版了黄金三大家的作品,以超新星出版社为首的一批先行者还把樱花那边的佳作引进国内。

    66:所以,推理将成为文坛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。以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,华夏推理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刮起大风,武侠推理、历史推理、刑侦断案,太多能写的了!

    李颜差点以为自己在听汇报,都没想起来对面是一位编辑。

    他稍作思忖,打下一段字:我不觉得可以,国内推理现在走向了两个极端,要么就是个悬疑,要么根本就不是给大众看的东西,看推理书的最大乐趣源于一起做题,而愿意在消遣时动脑子的人并不多。

    编辑那边很轻易的接受了这段话,高亢的情绪瞬间变得冷静。

    李颜:如您所言,科幻跟推理都缺一

第160章 看来推理圈真的很小众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